膝半月板囊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天地行途关于登山杖
TUhjnbcbe - 2024/7/9 16:23:00
小时候我们是这样登山的

前段时间爬了几次山,当时权当是对久憋身体的释放,哪想到忽然就喜欢上了登山时的那种感觉,对登山也慢慢产生了兴趣。兴趣被勾起来了,那么下一步就是跟大部分人和大部分兴趣爱好一样,先采购装备。百度搜一搜,淘宝逛一逛,装备就送到家。因为考虑到自己左膝关节半月板层裂的硬伤,为了保护膝关节,本次采购基本选择了对保护膝关节有益的装备:登山杖、护膝、登山专用袜、减震鞋垫。其他衣裤、鞋子、背包之类的,因为我平时穿着也喜欢户外运动服饰,已经有了。同时也考虑了目前还是初尝阶段,而非专业,所以选择物品时也考虑实惠耐用为主。

第一次装备采购

言归正传,今天先详细讲一下我选购登山杖前对其的初步了解,既是自己获取知识、积累知识过程的一个记录,同时又能将我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像我一样的初学者朋友们。不过,从整理资料、到写作、制图、再到发布,可是狠狠地用了我好多时间。下面我将从登山杖的简介、作用、分类、结构、品牌、用法等五个方面对此进行详细阐述,希望朋友们喜欢,有不对之处也请批评指正。

一、登山杖简介

登山杖,百度百科的解释是:从事登山运动时使用的辅助器械。英文名称为trekkingpole或者alpenstock(我觉得读起来还是trekkingpole好听,翻译出来也是远足用杆的意思)。全网了解不到登山杖的来源和历史,但我初步分析,登山杖是从滑雪运动中使用的滑雪杖演变而来的。登山杖是登山运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平衡和缓冲,对于缓解腰、腿部压力、保持身体稳定性、山路通过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trekkingpole

登山杖作用

前几次登山,我没有使用登山杖,但在山路上看到有很多驴友使用登山杖,总让人感觉是年纪大、体力不好的人使用的,从心底有些轻视使用登山杖登山的人。最近在网上研究登山时如何缓解膝关节压力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登山杖还有那么多的作用,才深刻体会到了“四脚行走”的意义,才明白以前自己取笑使用登山杖登山的人有多么无知。

(一)有效降低登山运动中的受伤概率

医院骨科医生于年6月发表在《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中的一篇《杭州山地马拉松赛运动损伤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调查报告显示:“在名受伤选手中,有95位受伤者没有使用登山杖,占所有受伤者的91%。位未使用登山杖的选手受伤率为47.7%,而49位使用了登山杖参与比赛的选手中只有9人损伤,受伤率下降到18.4%。”这份针对登山运动员的专业调查充分显示,在登山运动中使用登山杖会大大降低登山者自身受伤的概率。

降低受伤概率

(二)缓解登山时膝关节压力和降低腿部肌肉能量消耗

登山杖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将登山运动中释放部分腿部压力让肩臂肌肉群去承受,从而可以减少自身体重对膝关节的压力以及降低腿部肌肉能量消耗。根据国外的研究报告显示,当下坡的时候,膝盖部分的受力在没有使用登山杖的时候比使用登山杖的情形多出22%,大腿肌肉消耗的能量也多出21%。

缓解膝关节压力

(三)提高登山运动时的稳定性和保持身体的平衡性

当你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前行时,登山杖作为人体双脚之外的另外两个支撑点可以显著增加非平坦地面的抓地力和整个身体的稳定性,提高行走动作幅度和频率,提升步行速度,从而确保行进速度的稳定性。过河等特殊地形的时候,登山杖等于你的身体又增加了支点,有利于在湍急、湿滑的河流中保持平衡,降低摔倒、磕碰发生的几率。

提高稳定性和平衡性

(三)其他辅助功能

除了上述主要功能外,登山杖作为从木棍升级而来的专业登山装备,当然也少不了棍子的基础属性,如可以用作防身武器来驱赶蛇狗等野外攻击性动物,可以当作支撑棍在小息时支撑背包、当作相机的三脚架、当作遮雨遮阳棚等支架等等。但是千万牢记,绝对不能用登山杖拉人!!!

登山杖分类

最常见的四种登山杖分类方法,如下表:

登山杖分类

直观点对上述分类进行描述请看下列图片:

按材质分类按节数分类按手柄分类按锁扣分类

四、登山杖结构

登山杖从上至下结构分别是腕带、手柄、杖杆、锁紧系统、杖托、杖尖,如下图:

登山杖结构图

1、腕带。腕带位于登山杖最顶端,它是连接手腕和手杖的纽带,也是身体重量由手臂传递给杖杆的主要途径,腕带的形状、材质、调节扣位置等直接影响登山者的手腕,因此,腕带的舒适性是选购登山杖的首要因素。

2、手柄。手柄位于登山杖的上端,用于登山者手掌抓握,它的作用是便于登山者操控杖杆,同时也有部分身体重量的传导功能。手柄通常采用EVA、橡胶、软木、塑料等材料做成,从多方面分析,一般EVA材料综合性能较强,软木价格较贵,橡胶、塑料不太推荐。

3、杖杆。杖杆是登山杖的主体部分,通常采用铝合金、碳纤维等材料制成,钛合金和木质也有,但一般不太实用。

4、锁紧系统。锁紧系统是调节登山杖长度的核心部件,登山者的身高、地形、上下山等因素均需要适时调整登山杖的长度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应用,因此锁紧系统是一条登山杖的核心安全部件,90%的登山杖问题都是由于锁紧系统故障引起的。常见的锁紧系统有内紧式锁、外箍式锁以及卡式锁。优质的登山杖即便经过一天的高强度使用,长度也几乎没有变化,就是因为它有先进的锁紧系统。因此,选购登山杖时,锁紧系统的好坏也是大家需要重点考虑的环节。另外,有些登山杖还配备避震系统。避震系统作为一个弹簧部件,可以有效缓冲冲击力,下坡时可降低对膝部的压力,但由于上坡时弹簧会吸收推力,在长时间徒步行走时会额外消耗体力。此外,材质不佳的弹簧部件容易出现生锈、断裂、滑脱等情况,引发锁紧系统卡扣或者失效。因此,登山杖是否配备避震系统各有优缺,大家可以感受后自信考虑。

5、杖托。杖托位于登山杖底部,是一种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来加大登山杖在泥地或雪地路段的支撑力,从而防止登山杖陷入泥地或雪地的部件。不过,一般我们登山穿越的环境多有荆棘、灌木、岩石,杖托反而会妨碍行动的便利性,所以选购时要注意泥托应该可以快速拆装,才不会造成困扰。

6、杖尖。杖尖位于登山杖的最底端,是登山杖极为重要的一个部件,好的杖尖不仅要结实耐用,还要有很好的抓地力。目前好的杖尖一般使用钨钢打造。

五、登山杖品牌

最近在学习登山杖知识时,看到国内有个网站据称通过全网大数据,对年登山杖的品牌进行排名,并且根据相应指数的高低列了个排行榜,请看下图。排名第一的德国LEKI和第二的美国BlackDiamond我仔细研究过,各方面确实是不错的,其他的我只知道意大利的Fizan和中国的开拓者,另外我都没有细致研究过了。不过,我近期刚买的第一双登山杖是法国迪卡侬中国公司旗下Quechua牌子,价格便宜、功能构造、看起来舒适性还行,初学者用起来再说,等玩专业了再选择高端专业的。

网上品牌榜

六、登山杖用法

使用登山杖必须要用正确的操作方式才能享受到登山杖带来的好处。

(一)长度调节。以常用的三节式登山杖为例:①找个适合的参照物(树或墙),身体站直,大臂自然下垂与地面垂直,小臂曲起与大臂形成直角,小臂平行与地面,手握拳虎口朝上,与虎口高度平齐的位置上在参照物上划线,用来确定登山杖需要调节的长度;②将登山杖两个锁紧装置全部旋松,让靠近底端的两节能自由伸缩;③调节登山杖长度,使其与参照物高度一致,注意底端两节做好长度差不多,不要一长一短,同时注意不要超过STOP标刻线;④将锁紧装置拧紧牢固;⑤另一根参照第一根长度调节。

另一个简单的调节方法是:①先确定高度,用“自己身高×0.7”,得出一个厘米数,比如我身高cm,换算后得cm;②将底端两节都调整到cm刻度拧紧;③在平地站直,试着握杖柄,高度微调到小臂与地面平行即可。

登山杖长度调节

上面是平地或缓坡行走时使用的高度,那么在上山、下山、斜坡侧行的时候,则要相应微调登山杖高度以适应地形,调节方法详见下图。

不同类型高度调节

(二)腕带使用

上面已经说过,腕带其实是身体重量或手臂力量由手腕传递给杖杆的主要途径。当我们上坡时,手臂向下向后的推力籍由腕带传递给杖杆从而产生向上向前的助力;而当我们下坡时,登山杖所承受的冲击力籍由腕带传递到我们的手臂,从而利用手臂力量来缓解对膝关节的重压。所以,在这里说清楚腕带的力量传递关系,就能让我们明白正确使用腕带的重要性。腕带的正确使用方式详见下图,一看就会,只要记住让大部分力量集中到手掌手腕部位,并将腕带的长短调节到舒适位置且不影响杖杆的操作即可。

腕带使用图示

(三)不同地形操杆方法

1、平地及缓上坡。跟平常走路一样采取相同的节奏,手臂在对侧脚向前同时顺势将登山杖往前带,杖尖和前脚同时着地,但是杖尖着地点要在脚的后方,其远近与坡度有关,坡度越陡着地点离脚越近,然后用向后向下的手臂力量顶住地面向后推,手臂要打直才能发挥最大的手臂力量,左右手交互做一样的动作,其实就感觉像是在水里划船、雪地滑雪。

2、陡坡上坡。动作和平常走路一样,但是手臂要往前,将登山杖杖尖着地位置放在身体的前面,利用登山杖支撑身体往上,从而减轻腿部尤其是膝关节的压力。必要时可以利用两支登山杖同时着地同时发力来做爬升高落差上坡的动作,推身体往上的时候,手掌可以放在登山杖的顶部往下压来加强推力。

3、下坡。由于下坡的冲击力比较大,这时候就要利用登山杖来减轻腿部的负担,此时登山杖的着力点一定要放在身体的前面,坡度越陡离脚越近,而且对侧杖尖必须要比前脚先着地受力,手臂动作要从打直状态满满弯曲以吸收下坡的冲击力,才能达到分担力量的作用。此时身体会向前倾斜,这个动作并不是我们正常下坡时的自然动作(无杖下山时身体重心是靠后的),登山杖的高度及杖尖落地的远近需要根据多次练习来做相应调整,高落差下坡时,双登山杖同时着地,手臂也同时打直,杖身体渐渐受力后,手慢慢弯曲以分担重量。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地行途关于登山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