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教学视频之后,经常有拳友和习练者给我留言,问如何才能避免膝关节受伤和膝盖疼的问题?
这个问题对于新手时期的我也是很矛盾的。
都说练太极拳养生但是为什么会造成膝关节疼痛?
如何预防?
如何在运动中就避免?
已经发生的损伤如何修复?
等等问题
我相信预防膝关节受损和膝关节的保健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在这里我要声明:正确的习练太极拳不会导致膝关节疼痛!
但是如果方法不对就另当别论。
当然了因方法不对,导致膝关节受损的运动还有很多
如:篮球,足球,跑步,甚至跳广场舞。。。。。。
某些情况下一些拳友膝关节本身就存在潜在性的病变,只不过是没有运动表现不明显而已。
由于初学者没有任何基础,接触太极拳的时候过分对花哨动作麻木追求,这时腿部肌肉韧带支撑力又不够,主要是掌握原理动作不规范等等原因,这也是最容易损伤的
如果能根据太极拳的拳谱、拳理要求,科学的角度分析,结论是太极拳不但不会对膝关节造成伤害,还能对膝关节有一定的按摩和保健作用的。
因此不要听一些谬论就否定“太极拳”。
经常看见公园里那些八十、九十岁满头白发的大爷,他们“精气神爆棚”。
甚至还在练习“金鸡独立”。
这又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因此
“一定有方法”!!!
很多学员在锻炼的时候没有注意,或者他们的老师也没有提醒如何提前预防,或者老师也根本就不知道。
本期视频,根据网友的要求,答应他们专门做一期在运动的过程中如何保护膝关节损伤的视频。
并将视频分为:预防前,方法中,保养后;等三个部分加以说明。
先分析练拳后发生不适或疼痛的问题。
主要原因:初学者急于求成,重心过低(由于没有基础,腿部的支撑力不足,无法控制动作的劲力,造成晃膝,拧膝。
因此练习太极拳切记“心浮气躁”运动需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运动前充分的做好每一个关节的活动,这个预热工作很重要!
比如可以做做下蹲,这个动作能把肌肉里面的水分挤出,促进关节的润滑。
运动过程中注意事项:
1.重心实时放在脚后跟,并且在练拳的过程中也要时时注意这个问题。
2.膝盖跟脚尖保持一个方向,并且膝盖的幅度不要超过脚尖,尤其是弓蹬步两脚尖尽量保持在一个方向。发力的时候膝盖,脚尖,发力点在一个方向。“这里特别要注意膝盖拧的问题”。
3.做到提膝必先沉胯的要点,感觉上重量不通过膝盖直接进入脚后跟。站桩的时候还能感觉坐在凳子上面。
4.倒换中心的时候,要裆走后弧或者裆走下弧。重心倒换动作幅度过大也会造成膝关节左右摇摆,造成两脚不能抓地出现不是外侧脚离地就是内侧脚离地的现象。这样扭来摆去也会对膝关节造成不良影响。
5.膝关节的结构决定了只能前后运动,绝对不能左右内外侧扭动,晃膝甚至会造成膝关节内侧和外侧的损伤。
当然了向我提问的大部分的网友都是已经出现了膝关节疼痛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大家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损伤后的恢复训练方法”
有的亲如果膝关节已经处于损伤的程度,那么可以做一些恢复性的运动
方法一:靠墙蹲:(传统武术也叫板凳桩)
靠墙静力半蹲是膝关节损伤的一个康复型动作。
什么是靠墙静力半蹲?
原理:它是利用大腿肌肉长短部发生变化,使大腿肌肉持续保持张力从而对膝关节产生包裹,促进膝关节康复的一种训练。
第一步:用按摩轴来放松我们大腿保持肌肉弹性;
第二步:靠墙下蹲的时候,要让重力始终从上至下,不要有意向前的趋势,也就是膝关节不要超过脚尖;
第三步:做动作的时候,千万不要膝关节内扣,保持膝关节和脚尖同方向;
第四步:如果是康复性修复膝关节的话。建议先从:45度角20秒;60度角20秒;90度角20秒。
方法二:跪膝法:
是我国传统的健身养生动作,能够改善脾胃虚寒,
原理:
跪膝法可以使上身的血液引入下肢,大腿,膝盖,小腿,脚踝等等。使腿部血液循环加快,从而新陈代谢的加快使养分滋养加快,膝盖的自我康复速度也会加快起到膝盖修复作用。
每天做5分钟,注意:刚开始可能会有点麻。
坚持一周再提升10-15分钟。
重点:地面要软,可以放瑜伽垫;重心是坐到脚跟上,脚面贴地,膝盖只是起一个弯曲并没有承受身体的重量。
再给大家介绍一个中国传统的膝关节恢复方法
《引书》出自西汉时期(年张家口汉墓出土)
中医导引术典籍中最古老的一部导引。记录了多种症状并给予了导引配方。
其中“引膝痛”就是专门针对膝关节疼痛给出的指导方案。
方法:
找个支撑点,一高一低辅助牵制摆动。次以上。
单脚站在高处,另一只脚甩。甩10~20分钟换腿。
一般是在1-2小时之内完成。没有时间也可分多次一天内完成。、
意思的是虽名为“引膝术”实际上甩起来运动的是髋关节。
原理:通过髋关节的运动牵扯到肌腱和关节周围的韧带,关节的韧带通过肌腱系统的牵拉使整个系统连接起来。
非常适合现在膝关节疼痛的病人,因为病人在膝关节疼痛的时候不可能再运动膝关节。
此外,中国还有很许多“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都是宝贵的资源。
甚至有专门的医学专家收集这些古人传下来的方法并用到现在的疑难杂症。
我们的太极拳就是老祖宗留给我们一项宝贵的资产,它既是健身养身的运动,同时也是一项中医的“导引术”。
如果我们花时间对这些古典进行研究的话,其实理念非常先进。
比如“引膝术”考虑到膝关节活动会非常疼痛,因此不去练病人的膝关节而是练髋关节。
为什么呢?
从西医解剖学上来看,膝关节周围有很多肌腱及韧带的附着点,非常有趣的是这些附着点的另一头就是在髋关节骨盆的上面,所以通过甩动髋关节牵拉膝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就达到一个“声东击西”的锻炼效果。
当然了运动前也可通过这样的活动增大关节滑液的流动,使软骨的再生能力大大的增强
还能起到预防的作用,使肌腱本体反射增强防跌倒的能力增强。
同时锻炼肌肉和肌肉的平衡力
对于喜欢运动的朋友,这个动作还可以达到预防性膝关节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