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半月板囊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向逆行者致敬松江最美援鄂医务人员榜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社会文明风尚,松江区开启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以来,松江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将继续在全区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通过“点赞松江人”每月榜单发布,推出一批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模范人物。

他们是我们身边的榜样,是群众心中的明灯,他们用朴素而真挚的行动诠释着大爱松江的真谛,用执着和坚守不断助力松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让我们走近他们,聆听他们的故事!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面对突发的疫情,我区卫生系统的医务人员积极弘扬雷锋精神、志愿精神,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前往湖北投身抗疫一线,充分彰显了爱心善意和责任担当,成为防控疫情和文明实践的重要力量。为表彰这些在疫情中奉献自己的医务人员们,我们特别推出“疫情防控医务人员专题”,并发布“最美援鄂医务人员”榜单第一期。

注:榜单先后顺序按姓氏笔画排序

01

于文杰

暖心天使守护生命之光

于文杰,中共党员,医院护士,医院。作为松江援鄂队员中年龄最小的姑娘,她思想素质过硬、工作积极。在院党总支发出援鄂倡议后,于文杰主动请缨,大病术后化疗的母亲非常支持她的决定,父亲也为她感到骄傲。

在武汉,她戴着防护用具、穿着密闭防护服,给本身繁重的工作添加了难度,但她从不抱怨,在她看来,只有医护人员加倍努力,才能给患者带来更多希望。住院的患者,家人不能探望,难免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于文杰时刻留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沟通,细致入微地关心。她说,现在患者的身边只有医护人员,我们就是他们的“家属”!年纪大的患者,不太会用手机,她就耐心地教他们,帮他们联系自己的家人。她辛勤的服务换来了病人真诚的感激,她笑着说,熬过黎明前的黑夜,疫情寒冬终将过去,她要和患者一起并肩作战,守护心中的光明。

02

王叶琴

53岁护士长

奋战援鄂一线

王叶琴,中共党员,医院护士,医院。她不仅有着多年临床护理和管理经验,也是松江援鄂医疗队中唯一一名“奶奶级”队员。虽然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但在看到赴武汉抗击疫情医疗队的招募通知后,她还是立刻报名。担心自己会因为年龄偏大而“落选”,她先后多次向组织表决心:“年轻护士大多有孩子需要照顾,我儿子已经成家,没有后顾之忧,我又是党员,所以我去是最合适的,请一定要派我去!”

来到武汉后,根据上海援鄂医疗队统一部署,王叶琴负责全队名队员的穿脱防护服培训,以及监督、指导进入隔离病区前的医务人员穿戴防护用品,确保每名医护人员穿戴安全。她深知自己的工作“容不了半点马虎,出不得半点差错”,总是事无巨细地为队友严格把关。王叶琴以“巾帼不让须眉,年长不输年少”的风采,无惧无畏、奋勇出击!

03

叶海燕

守望相助给患者有温度的呵护

叶海燕,医院护士长,医院。医院原来打算派出的援鄂医务人员中,有一名护士因发烧感冒无法出行,已经回江西老家过年的叶海燕立即报名,连夜赶回上海。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小女儿才2岁,虽然不舍,但她还是毅然奔赴武汉抗击疫情第一线。

在武汉工作,她最大的愿望是可以像平时一样正常呼吸,但她知道身上的职责和使命。防护物资紧缺,为了减少上厕所次数,从上班前几个小时开始,她基本不吃不喝或者尽量吃少带水分的食物,以免工作不便。为了工作,她毅然剪去长发。她对患者充满了爱心,有一名阿姨,每隔几分钟打一次铃,一会儿说给家人打个电话,一会儿要找根牙签,一会儿热饭。她始终耐心对待这名焦躁的阿姨,安抚她。在她的帮助下,阿姨情绪渐渐平静,对她说“谢谢”。听到这一声“谢谢”,她觉得所有辛苦都值得了。

04

邢丽莎

心中有所系

处处都是“家”

邢丽莎,医院护士长助理,医院。她没有ICU的工作经历,担心自己能否胜任,医院重症监护室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她毅然选择迎接挑战。从为患者喂食、洗碗、换尿布、倒大小便、每两小时翻身拍背这些细微琐事,到呼吸机、营养泵、血透仪、动脉血气仪等仪器的专业操作,邢丽莎和同事们都全力以赴。邢丽莎自毕业后就在上海工作,父亲已去世,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她躲到酒店厕所里跟母亲视频,没有将去武汉的事情告诉母亲。

直到正月十五,万家团圆的日子,她突然收到母亲的短信:“我儿,一定保护好自己,妈妈等你平安归来!”原来,母亲辗转从别人口中得知女儿正奋战在疫情第一线。短短一句话,让邢丽莎再也没有忍住,吞声饮泣。她想念母亲,也日夜牵挂只有4岁的儿子,但是她明白,此时此刻的祖国大家庭更需要她们这样的医务工作者。

05

朱嗣伟

检验样本的“侦察英雄”

朱嗣伟,中共党员,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医院。他的妻子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承担着一个病区的护理管理工作,家中两个女儿尚且年幼。报名援鄂时,他却几乎没有考虑就报名参战。有人问他:“你就不担心家里人不同意吗?”他骄傲地回答:“我和妻子都是医务人员,我们都明白什么叫做使命。”

他所在的检验科主要工作是发现病例,直接接触病毒样本,十分危险。防护严密,动作不便,加上双层口罩,给工作增加了难度,但他们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埋头于样本检测中,争取让排查确诊快一点,再快一点。采血时,因为戴了两层手套,让操作增加了难度,他们就更加耐心细致,确保“一针见血”,减轻病患心理和生理痛苦。朱嗣伟有时一天要检验例样本,机器24小时没停过。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心态,他说:“我们的心愿就是把疑似病例归零,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

06

刘双园

心系患病父亲

更挂念病区患者

刘双园,医院心内科护士长助理,医院。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内科护理人员,医院护理部报名请战。年前,刘双园得知父亲患上了肝囊肿,原计划年后带父亲看病,没成想除夕前一天,刚从火车站接回从老家来的父亲,就收到了出征的报名通知。父亲为了不给她添麻烦,又坐火车回老家了。每每想到这里,她都十分愧疚,担心延误了父亲的病。

来到武汉第一天,为了方便工作,她主动要求把头发剪了。刚进入隔离病房为重症患者做护理工作,双层口罩和防护服的全封闭环境让有低血糖的她差点晕倒。“刘护士,帮我热下饭菜!”“刘护士,帮我打点热水!”“刘护士,帮我换下尿布……”一个多月来,她用热情和爱心呵护着病人,患者也都记住了她防护服上的名字。她思念家里的亲人,但更挂念病区里的患者,当看到自己所负责的病区不断有患者痊愈出院,是她最开心的时候。

07

杜明

与死神赛跑

精确诊疗赢赞誉

杜明,医院呼吸内分泌科副主任,医院。作为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呼吸科专家,他主动请战出征。出征时,医院值班,女儿正在为高考奋战,上了年纪的老母亲体弱多病。“这些都顾不上了。”杜明说,“既然请战,就要一心抗疫,不畏险阻。”

到武汉后,杜明在呼吸与危重症病区负责60余名患者的诊治工作,查房、读片、讨论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等,他时刻在与死神赛跑。有一名新冠肺炎症状严重的68岁武汉阿婆,值班医生原计划为她切气管插管,杜明认真分析病情后,当机立断调整方案,指导治疗小组开具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医嘱,并安装高流量吸氧系统,之后,阿婆的症状明显好转。逐渐康复的阿婆感动地说:“等我好了,带你们去看武汉最美的樱花!”杜明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为抗击疫情作出自己的贡献。

08

李春花

用心护理获患者频点赞

李春花,医院护士长,医院。疫情就是命令,年三十晚上,李春花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医疗队支援武汉。等上了火车之后,她才把事情告诉远在山西太原的亲人。医院重症患者较多,面对厚重的防护服、复杂的流程、连轴转的工作,她毫无怨言。

在隔离病房,她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没有呼吸内科专科护士工作经验,她主动跟护士长学习;科室里有新手护士不会用远程心电图机,她就主动带教。上班第四天,本应该轮休,但她在科室群内看到新收治了8名患者,担心同事们忙不过来,她又主动向护士长请缨,要求去上班。有一名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初来时非常害怕,总是不停打铃呼叫护士。李春花利用专业知识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慰,让病人对她产生信任,患者的情绪和病情逐渐好转。她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体现了医务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大爱情怀。

09

吴俊楠

恪守治病救人信念

执着向前

吴俊楠,中共党员,医院内科医生,医院。他是一名“85后”年轻医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繁忙的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当得知组建援鄂医疗队时,他正在单位值夜班,立即主动请战,他对科主任说:“我是党员我先来。”他的爱人也是一名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他们分居两地,共同为抗疫战斗。

到武汉后,吴俊楠在一线隔离病房工作,接手的患者多数为重症。经常有患者问:“医生我能治好吗?”面对患者的无助和惶恐,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耐心解释安抚。当患者顺利出院,一声“谢谢”就是最好的报答。每天,他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克服一切不便,不折不扣完成临床任务。这些日子对他而言,虽然不能与家人团圆,但却是与战友并肩作战、更加坚定从医信念的日子。国有难,召必应,战必胜。他从来没觉得自己是个英雄,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

10

吴海燕

义不容辞的“最美逆行者”

吴海燕,中共预备党员,医院护士长,医院。她身材娇小,但意志坚定又心怀温情。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她毫不犹豫,勇挑重担,主动请战驰援武汉。

到武汉后,医院紧急临时开辟出的病区工作,没有一名护工和工勤人员,没有一名家属,所有的护理和陪护工作都是由护士完成。有的患者需要换尿布,有的患者需要陪同上厕所,还有的患者需要喂饭、喂药,每个班头几小时下来,对医护人员的体力和精神上都是巨大的考验。但在患者面前,吴海燕总是送上微笑的眼神和鼓励的话语,给患者带来信心和希望。她在给女儿的家信中这样写道:“妈妈在没有跟你商量的情况下,就决定参加援鄂医疗队,是妈妈的不对,妈妈向你道歉,可前方的患者更需要妈妈。”虽然亏欠了女儿,但是她以最美的背影诠释了医护工作者的担当!

11

宋海峰

肩负中医使命

拼博战疫一线

宋海峰,中共党员,医院内科一病区主任助理,医院。她擅长运用中西医方法治疗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对中医治疗有着独特见解,便主动请缨参加医疗队驰援武汉。她说:“我是年轻党员,也是呼吸科的副主任医师,熟悉呼吸病的诊疗、呼吸机的使用,医院最合适的人选,让我去!”

来到武汉后,她根据新冠肺炎各阶段的病情特征,结合舌苔脉象辨证施治。她利用自己的中医专业特长,给患者开具中药处方,调整中成药使用。每次查房,总有患者欣喜地告诉她:“宋医生,你看看我的舌苔,是不是湿气去掉一些了?”“宋医生,我胸闷减轻了,你看我的指脉氧也高上去了!”听到这些反馈她特别有成就感。她用实践证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独特优势,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同时减少并发症。她还给同事们开具了芳香避秽、清养肺气的中药,帮助大家提高免疫力和战斗力。

12

赵小燕

驰援武汉的“非凡时光”

赵小燕,中共预备党员,医院护士,医院。在得知援鄂消息后第一时间,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在武汉工作期间,在她看来每一个岗位都是新的阵地,每一次轮班都是新的战斗,每一位病患都是至亲的亲人。基础护理、专业护理、生活护理,甚至后勤保洁工作,不怕苦累、不惧脏乱,每一样她都做得一丝不苟、竭尽全力。

病区内,12床的阿姨是位退休教师,病情较重,生活不能自理,但意识清楚。她对穿成人尿裤的事情感到尴尬,有点抗拒,赵小燕每次都温柔地先聊上几句,换尿裤动作又快又好,还很注意保护病人隐私,深受患者信任。35床的女孩,入院以来每天寝食难安,赵小燕既像姐姐又像母亲一样呵护照顾她,使得她的情绪和病情日趋稳定。在援鄂的日子里,赵小燕每天都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用缕缕真情串联起她与病患间的“非凡时光”。

13

姚晖

抗击疫情的“出水芙蓉”

姚晖,中共党员,医院护士长,医院。小年夜,她积极响应号召,请命出征武汉。她在护理岗位工作20余年,爱岗敬业,业务能力强,有担当、有想法、重落实。在武汉前线,严格防护下的常规护理工作本就不轻松,加上病区没有家属、护工、工勤,工作量之繁重无法想象,但她靠顽强的意志力一直坚守在岗位上。

由于水土不服,肠胃出了点小问题,但她第一时间考虑的不是自己的身体状况,而是患者和同事们,她告诉自己决不能拖累大家,依然坚持工作。做事雷厉风行的姚晖被称为“女汉子”,但有一次当搀扶着患者去做CT时,患者给她深深鞠了一躬,“女汉子”却瞬间泪目了。姚晖身上充分体现出一名党员的优秀素养,一名医护人员的专业修为。每每脱下双层防护服,汗水已湿透全身,护目镜里全是水蒸气,她和身边战友开玩笑:“犹如出水芙蓉啊!”

14

顾瑞莲

为了患者

任何辛苦都值得

顾瑞莲,中共预备党员,医院急诊综合病房护士长,医院。到武汉后,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为尽快跟上大家的步伐,她紧跟着带教老师学习,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她和同组其他4名护士要分管24个重症病患,任务十分繁重。有些病人不能很好地配合呼吸机设定的模式,导致氧饱和度下降,缺氧后精神状态就会非常烦躁,形成恶性循环。顾瑞莲除了进行医疗护理操作外,还会在患者身边温柔安慰,耐心细致指导他们如何与呼吸机模式同步,尽可能让他们舒服一些。

由于这些重症患者家属不能陪护,所有的日常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全由她一手包办。当她在给患者补液时,看到一位老人端起茶杯只轻轻抿一口,她跟老人说要多喝水,老人说:“我不敢喝,让你们帮我倒尿壶,我不好意思。”那一刻眼泪顿时就在眼眶里打转了,患者的一个眼神、一句不忍都让她对自己的岗位感到自豪,任何辛苦都值得了。

15

柴丽莉

严谨更严谨

医疗队“最美队长”

柴丽莉,中共党员,医院副院长,医院。年非典时,年纪尚轻的她自愿投身防疫一线;如今,作为副院长和共产党员的她,担起松江区援鄂医疗队队长重任,冲锋在前。疫情当前,院感与防控是重中之重。抵达武汉当晚,柴丽莉就组织全队医护人员进行穿脱防护用品的培训。

日常工作中,她负责指导监督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脱流程;协同武汉三院的院感科,梳理制订院感流程、改进细节。她总是提醒自己要严谨更严谨,不能有丝毫懈怠。作为队长,她关心爱护和她一起出征的18名同伴,既是后勤总务长,也是心理咨询师,更是岗前督导员。当看见队员们高强度工作6小时后,体力大量消耗,脱卸防护服极为困难,她立即提议所在院感组派驻人员到污染区协助临床的医务人员完成脱卸。她是妻子、是女儿、是母亲,但面对疫情,她已无暇顾及太多,心中只有一个身份——健康卫士!

16

高得勇

三次电话询问

三次隐瞒任务

高得勇,中共党员,医院感染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医院。出征武汉之前,他一直奋战在松江疫情防控一线。无法回山东老家过年的他,带着对家中患病父亲的愧疚之心,义无反顾奔向武汉一线。为了不让父亲担心,家人三次电话询问,他三次隐瞒任务。高得勇说:“守护生命安全是我们医务人员的职责和使命。

作为党员,更应冲在前面!”到武汉后,他被分在院感组,任务是深入病区一线,指导和督查医护人员按照要求进行各项临床操作、对院内感染控制的流程进行合理布局等,并承担院感培训工作。院感工作是抵抗病毒的第一道防线,每当听到或看到医护人员被感染时,高得勇总是心如刀绞,夜不能寐。他深知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要保障的不仅仅是患者的健康,还有医护人员的安全,更要保证松江援鄂团队成员“零感染”。“家国有大难,精忠报效时”,高得勇用行动书写医者仁心。

17

唐彩芳

“我的新家在武汉!”

唐彩芳,医院呼吸内分泌科护士长,医院。她为人低调朴实,工作勤恳严谨。平时的工作中,她总是身先士卒。难度大的护理,她先琢磨;又累又脏的生活护理,她抢先干;护士病假,她顶班。年除夕前日,当得知武汉需要支援时,她立刻请战,说向险而行是自己的使命。

到武汉后,她从事重症患者护理工作,虽然工作强度大、危险系数高,但她一直对家人报喜不报忧。“我的新家在武汉!”上海第二批援鄂护理队伍在武汉组成了一个新的大家庭,大家不计较苦累得失,不顾虑个人安危,只关心仪器上的数据,齐心协力穿梭在病区,忙碌在病床前,她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感到自豪。她还积极和当地的医务人员沟通协调,确保工作上做好对接,以便更好地服务患者、提高护理水平和治愈率。她说,身边有亲爱的战友,背后有强大的祖国,一定能圆满完成援鄂任务。

18

黄晓莉

病人好转是最好的慰藉

黄晓莉,医院护士长,医院。申请驰援通过后,在大年三十晚上,她便收医院,随时待命。1月27日下午,来不及向家人道别,她便奔赴前线。去武汉前半个月,因为膝关节进行性退化,医院打封闭针。

到武汉后,工作连轴转使她旧伤复发,但她一直戴着护膝坚持工作。她每天在病房进行基础护理、打扫房间、打补液留置针、采集咽拭子标本、做CT、开导病人……脏活累活她都抢在前面做。脸上的压痕、身上的汗水、直不起的腰、疼痛的膝盖……只要能换来病人的好转,她说再累都愿意。“我们病区有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就快出院了!前些日子她还需要吸氧,昨天早上,她已经能自己洗脸刷牙了!”聊起老人的情况,黄晓莉满脸微笑。她在家书中这样写道:“如若天有不测风云,我已申请器官及遗体捐献,希望二老在同意书上签字,这是我的心愿。”

19

盛春风

用家乡话为病患抚慰疗伤

盛春风,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院。她是一名有着二十多年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擅长传染病、呼吸与危重症等方面的诊治。在报名援鄂时,盛春风的儿子仍在十堰老家。作为母亲,她心中也很担忧,但她还是将驰援武汉放在第一位。医院工作4年,因为工作排班等因素,没有回过湖北老家一次,今年没想到却以援鄂医疗队员的身份回去。

作为松江援鄂医疗队唯一一名湖北籍医生,会讲湖北话的她比其他人多了一份乡土情结,她说用乡音和患者交流更亲切。在抗疫前线,盛春风所在的团队分工合作效率高,查房、开医嘱几乎都是同步进行。只要轮到盛春风的班,她都会跟患者多待一会儿,主动用家乡话与患者沟通,不顾危险近距离开解患者,缓解他们内心的焦虑烦躁。盛春风凭借满腔热血和一份情怀,奋战在武汉抗疫最前线。

为逆行而上的援鄂医护人员点赞!

资料:文明松江

原标题:《向逆行者致敬!松江“最美援鄂医务人员”榜单发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