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12医院中医外科
(治疗视频约14M,建议在WIFI下点击观看,土豪随便!)
一、简要病情
张某,女,45岁,ID。因面部反复起疹伴瘙痒2年余复诊。上周首诊时见面部红斑、脱屑,皮肤干燥,伴瘙痒明显,上下睑皮肤呈苔藓样变。二便调,纳眠可,心情可,冬季畏冷,四肢冰冷难温。舌淡胖,苔白微腻,脉沉。医院中西药治疗,疗效久佳。本次复诊,诉面部好转很多,皮疹基本消退,瘙痒明显减轻,上次针后肩背部疼痛明显好转(详见病案45),只是右肩肩井穴附近还有一些疼痛。患者说上次各种疼痛比较多,忘记说右手腕有一次扭伤后疼痛不适已有4月余,持续性疼痛不适,尤其是手掌内旋时,疼痛明显,伴小指、无名指和中指有麻木的感觉,不能做炒菜、拧衣服的动作,甚至拎一瓶矿泉水均感明显不适。
二、内针治疗
中药有效,服药无不适,继上方1周。随即开始内针治疗。
1、三焦部位辨识(三):病位在腕部,为上部。可以在腕踝关节附近(四肢的上部)取穴治疗。
2、阴阳经络左右(二):仔细问诊检查,患者右手疼痛以腕尺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中为主,大约在手少阳三焦经阳池穴处,在压痛。旁边还有手太阳小肠经,反面有手少阴心经和少厥阴心包经。按内针治疗规范,右病治左,首先左手少阳或足少阳腕踝关节处穴位进行治疗。
3、求阿是(一):
(1)内针至简,取阿是穴时,也应先用最简单直接的方法进行。右阳池穴处明显压痛,右病左治,按左手阳池穴,有酸痛,即针1针,嘱活动右手,已无不适。
(2)患者又诉尾骶部有一些酸痛不适,考虑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经气不利,可取后溪穴既治太阳又通督脉。病位居中,按“男左女右”,本因取右肢穴位,但患者已针左手了,不宜在另一只手上进针,于是采用“阴阳倒换求”的法则,右手为阴,左手为阳,故针左手后溪穴,针后明显缓解。再针列缺穴,通过任脉来从阴引阳,针入痛失。
(3)患者右肩井处疼痛不适,考虑是足少阳经气不利,按内针“肩部手足经络同气”,可针手少阳的外关或足少阳的悬钟。我让学生曾奥针左手外关穴,患者感觉效果不是很好。我将针稍微拨出,将针尖方向稍微向腕关节方向调整再刺入,患者感觉明显好转。留针。过了一会儿,仍诉还有一些疼痛不适,即针左足悬钟穴,疼痛基本消失。
三、中药辨治
诊断:脂溢性皮炎、慢性单纯性苔癣
辨证:患者面部红斑、瘙痒,为局部阳气有余,化火生风;冬季畏冷,四肢冰冷难温,舌淡胖,脉沉,为阳虚征象,综上,此证辨为阴火证,治宜温阳补肾,引火归元。
处方:方用引火汤加减如下:
熟地40、盐巴戟天15、麦冬15、茯苓10、醋五味子、黑顺片30(先煎1小时)石菖蒲15、淫羊藿15、肉桂10(后下)、豆蔻10(后下)、徐长卿30、紫苏叶15。每日1剂,水煎2遍,混匀分两次服。
(警告:中药处方因人而异,读者不可自行使用,否则后果自负!)
四、按语
1、内针“易用难忘”在这个病人身上我有深刻的感受。首先是患者自己很难忘,觉的疗效很好,这次还带上爱人一起来,想让我也给他看看体质。其次,他爱人在见证治疗过程中,感受到了内针的神奇,决定也要来体验。补号回来,诉双手臂外侧隐痛不适已有很长一段时间,经治疗已缓解,但时不时仍有不适。检查双手臂在肩髃穴下臂臑穴附近均有明显压痛、酸痛,此处与手阳明关系密切。根据阴阳倒换求的原则,肩部为下部,下病宜上取,两侧均痛,应取左侧肢体穴位,根据“肩部经络同气”P,上肢肩髃穴对应下肢下巨虚穴,曲池在下肢的同气点是足三里(见“中焦经络同气”P),又根据臂臑在肩髃与曲池连线上,所以我在下巨虚穴与足三里连线间找同气点,在条口穴是找到压痛点,即针1针。再按压手臂,痛处已消失。熟记《*帝内针》中各条经络的参照点,就可以将人体用经络进行区隔、网格化,而临证时变更易、更快、更准寻找同气点,正如书中P所说:“以这个方法类推,身上任何一处不适,都能找到解决的方针。因为都能找到同气!所谓同气,是因为同中!”
2、头面部疾病常有上火的表现(红、肿、热、痛),常被患者,甚至中医生误诊为实热证,动辄清热解*,有些虽有一时之效,可久之必伤阳气,虚火更易浮越!慎之!本例患者前医多用清热法,无效,辨阴火证疗效确切!望同行及中医学子们留心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