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关节的活动,是依靠肌肉收缩与肌腱牵引实现的,肌腱一般都必须经过一个以上的关节。当肌腱绕过关节或骨骼的隆起部时,为了避免紧张的肌腱滑脱,深筋膜就在这些部位增厚成环状或宽平的支持带,将肌腱固定。如手腕部的腕背侧韧带及手指的鞘状韧带等。由于肌腱经过骨的隆起部及关节时容易发生摩擦,因而,在这些部位都有腱鞘及滑液鞘保护(起滑润作用)。但如摩擦过度,即产生肌腱腱鞘炎。
腱鞘炎及腱鞘囊肿非常多见,约占运动创伤的16%,其中手及腕部特别是以拇长屈肌腱、指伸、腕伸肌腱的腱鞘炎最多。其发生与局部过劳有密切关系。主要病理变化是腱鞘肥厚,无弹力,且紧紧包压肌腱。有时肌腱在腱鞘狭窄部变细,其两端水肿,久之肌腱可肥厚成梭形。病理切片检查均显示慢性炎症改变。
一、桡骨茎突部腱鞘炎(DeQuervain病)
拇短伸肌及外展长肌总腱鞘,是发生腱鞘炎最多见的部位。手腕部的任何一种动作过劳后,都会引起该处的损伤。拇短伸肌及拇外展长肌腱,在桡骨茎突部进入一个腱鞘,该鞘外面覆有腕韧带,内里为桡骨茎突部之纵行窄沟,管腔狭小且无弹力,当两个肌腱在同一狭窄坚硬的腱鞘内行走,反复牵拉并相互摩擦,久之即可被磨损发生腱鞘炎。Bunnell曾谓当手腕背伸并向桡侧倾斜用力时(如网球握拍时),该二肌肌腱在茎突部约呈°之转折,以致当拇指与腕部动作时腱鞘与肌腱相互摩擦,引起损伤。
大部分患者当就诊时,诉说在腕部或拇指的周围疼痛,拇指活动限制。其中部分患者指明于桡骨茎突部疼痛。轻者于拇指活动时产生局部疼痛。重者疼痛常向前臂及肩部放散,严重地影响工作及睡眠。临床检查:在桡骨茎突部有时可以发现轻度肿胀,局部压痛敏锐,腱鞘肥厚,握拳尺偏试验(Finkelstein试验)阳性:令患者用患手紧握拇指,检查者将手腕向尺侧搬动(使已因握拳而致成紧张的拇短伸肌及拇长肌外展更为紧张并与腱鞘摩擦),则于桡骨茎突部发生锐利痛楚。
二、拇长屈肌腱鞘炎及指屈肌腱鞘炎
第一掌骨头部的拇长屈肌腱鞘炎及第2、3、4、5指掌骨头部的屈指肌腱腱鞘炎在一般市民中最多见。拇长屈肌的肌腱在第一掌骨颈部,进入一个由掌骨掌侧的骨沟与鞘状韧带所构成的狭窄管道。在第一指骨底部及其尺侧的种子骨,分别附着于拇短屈肌的浅头及深头,拇长屈肌腱在二者之间通过。因为这一段腱鞘很窄,所以很容易被磨损发生腱鞘炎。其他四指的指浅屈肌与指深屈肌的肌腱行至掌骨颈部,两个肌腱挤入一个狭窄的由骨及韧带包围的腱鞘,两个肌腱长期与腱鞘摩擦,即可引起慢性炎症。其主要症状是指在活动时疼痛及局限性压痛,有些患者由于指间关节不能伸直正常活动,诉指间关节肿痛。指多不能伸直,搬动屈曲之手指使之伸直时,同样于掌骨头掌侧发生明显的疼痛,且经常有“弹响”,因此又称“扳机指”。于掌指关节掌侧有敏锐的局限性压痛,有时于该部可触得因肌腱肥厚而形成的小结节。
腱鞘炎在中医学中属伤筋的范畴,中医认为腱鞘炎是由于局部劳作过度、积劳伤筋或受寒凉、气血凝滞、气血不能濡养引起。
根据其发病原因中医对腱鞘炎的治疗遵循活血化瘀、消除止痛的原则,以祛除风寒湿邪、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为主。用中药浸泡或者艾灸的方法,使气血进行通畅、改善局部循环,修复受损组织,并增强肌腱腱鞘抵御外伤劳损的能力,进而彻底治愈腱鞘炎。
一起来看看用藏药泡泡使用者的反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