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半月板囊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半月板修补术后康复AAOS骨科术后康复指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雀斑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210304/8714221.html

半月板

半月板内侧和外侧半月板由纤维软骨组成,在膝关节的正常功能和活动中有重要作用,包括:胫股关节承重力的载荷传递、缓冲震荡、关节润滑的作用。

半月板损伤是骨科最常见的膝关节损伤之一。半月板撕裂会导致持续疼痛、肿胀、力学改变及功能障碍。

半月板修补手术

适应症:

(1)红-红区域或红-白区域的急性半月板撕裂。

(2)至少5~10mm的全层撕裂。

(3)相对年轻和活动多的患者。

禁忌症:

(1)白-白区域的半月板撕裂。

(2)骨关节炎晚期患者。

(3)慢性退行性撕裂。

(4)老年、活动少的患者。

下文中有一个“典型”的半月板修补术后的康复,康复师可以根据不同修补术的特点对这个方案进行调整。

术后康复

阶段1:控制肿胀和症状(0~2周)

-通过冰敷和压力治疗控制肿胀。

-能耐受下负重,应用铰链式膝关节支具固定于完全伸膝位,并且使用拐杖(根据撕裂程度决定负重的限制)。

-坐位情况下行早期膝关节轻柔活动,根据撕裂程度确定最大屈曲60°~90°。

-股四头肌活动。

1)48~72小时内,当患者清醒时,每小时应该进行20分钟的冰敷或冷疗。之后,每天至少进行3次,每次20分钟的冰敷。

2)坐位足跟向后滑动:坐在椅子上,患者须向椅子滑动足跟至屈膝60°~90°,注意不要超过90°。保持5秒后伸直,并且重复20次,每天进行3组。

3)足跟支撑:患者取坐位,将足置于脚凳或矮桌上,进行被动伸膝训练。可通过主动股四头肌收缩进阶。保持膝关节伸展10分钟,每天3次,直到膝关节可以完全伸直。

4)股四头肌激活训练: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收缩股四头肌并努力伸膝保持5秒。可将毛巾卷置于足跟下,从而增加伸膝幅度和股四头肌收缩力度。每天3组,每组20次(。

5)踝泵:为了维持下肢血液循环,该训练应该尽可能地多次进行。

阶段2:早期运动和肌力训练(2~6周)

-能耐受下负重,使用铰链式膝关节支具,锁定在完全伸膝位,并且使用拐杖(根据撕裂程度决定负重的限制)。

-完全伸膝和屈膝至90°。

-开始肌力训练。

1)直腿抬高训练:患者取仰卧位,让患者持续收缩股四头肌以保持下肢伸直并将下肢抬离床面。保持45°,维持1~2秒,然后缓慢放下。重复20次,每天3组。

2)短弧抬腿:患者取仰卧位,将手术侧膝关节下垫一球或毛巾卷,膝关节轻度屈曲至30°~45°。患者将手术侧膝关节完全伸直并维持5秒,然后缓慢放下。重复20次,每天3组。

3)站立位提踵训练:收缩双侧股四头肌保持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踮起足尖保持1秒,然后缓慢落下。让患者尽量减少扶墙,自己保持平衡。重复20次,每天3组。

阶段3:功能回归(6~12周)

-逐渐减少支具的应用。

-恢复全关节活动范围。

-肌力训练。

1)停止使用支具,并且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

2)仰卧位足跟滑动训练:患者取仰卧位,让患者用非手术侧下肢或毛巾来辅助手术侧下肢进行膝关节屈曲。保持最大屈曲位置直到感觉绷紧或牵拉感并维持5秒,然后伸直膝关节并重复该动作。每天3组,20次/组。

3)坐位足跟向后滑动训练:患者坐在椅子上,将足跟滑动至椅子下方直到膝关节达到最大屈曲(可以屈曲>90°)。在足部完全着地的情况下,患者身体可以向前移动以增加膝关节屈曲强度。保持5秒,伸直下肢,然后重复。每天3组,20次/组。

4)站立位屈膝训练:患者取站立位,通过扶手或墙壁的支持保持平衡。患者尽量缓慢屈曲手术侧膝关节使足跟靠近臀部。每天3组,20次/组。

5)固定式功率自行车:这项训练可以帮助改善膝关节活动和肌力。调整座椅高度,确保手术侧的踏板踩在最底部时,手术侧膝关节能够完全伸直。从低阻力开始并在4周内缓慢增加阻力。每天进行20~30分钟的训练。

6)髋关节外展运动:非手术侧侧卧位。手术侧下肢在膝关节伸直位下向上抬高至45°,保持1秒,并缓慢放下。每天3组,20次/组。

7)靠墙蹲训练:患者取站立位,背部靠墙,双足向前,其足跟离墙面15~30cm。患者通过同时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让身体缓慢下降至膝关节屈曲45°,在此角度维持5秒,然后身体

沿墙壁缓慢向上滑动直至起始站立位。每天进行3组,20次/组。

8)座椅蹲站训练:患者站于座椅前,缓慢蹲下直到臀部接触座椅,然后立即站起回到起始站立位。不允许患者坐在椅子上。随着患者力量的改善可以逐步进阶至手持重物。每天3组,每组重复20次。

9)坐位蹬腿:股四头肌肌力训练。从简单的轻重量开始,每周随着患者的进步增加重量。不要超过患者自身的体重。膝关节屈曲不要超过90°。每天3组,20次/组。

10)上、下台阶踏步训练:强调增强肌力、平衡和本体感觉训练。患者将手术侧下肢置于一个低、平、稳定的踏板上。将非手术侧下肢抬离地面,缓慢屈曲手术侧膝关节,使非手术侧下肢轻触地面。随后伸直手术侧下肢回到起始位置。在训练过程中须保持直立平衡。保持大腿、膝关节和足部均指向前方,不允许旋转。板凳的高度可以随患者功能的改善逐渐增加至8cm、15cm和23cm。每天3组,每组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平衡能力重复10-20次。

11)牵伸:三个主要的牵伸动作是俯卧位股四头肌牵伸、腘绳肌牵伸和腓肠肌牵伸。每天每个牵伸动作需要进行2组,每组重复5次,每次维持15~20秒。

阶段4:早期运动训练(12~24周)

-恢复全部肌力。

-心血管状况适应。

-单轴运动。

-运动专项训练(速度和敏捷性训练)。

1)肌力训练日(每周3天)

第三阶段的训练(每天2组,每组重复10~15次)。可适当增加少量抗阻训练。

-单腿靠墙蹲训练

-单腿座椅蹲站训练

2)心血管适应性或运动专项训练日(每周3天)

-固定式功率自行车或椭圆机:在患者耐受下逐渐增加阻力,每次30分钟。

-在柔软的平面上慢跑:开始5分钟,之后在4周内逐渐增加至30分钟。可以和肌力训练交替进行。

3)速度和敏捷性训练:当患者能够较轻松地完成30分钟的直线跑步,且不会引起手术侧肢体疼痛或肿胀时,就可以开始速度和敏捷性训练了。这部分康复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制订个体化方案。

-直线冲刺跑90m,前半程半速跑,重复10次。

-强化直线冲刺跑90m,全程全速跑,重复10次。

-增加障碍物或之字形跑。

-增加向前和向后跑。

-增加8字形跑。

-增加前交叉步跑。

-增加往返跑。

阶段5:进阶运动(24周后)

-回归旋转运动。

在之前的康复过程中患者没有肿胀且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恢复至正常水平,可以进行无限制的旋转运动。

参考书籍:王雪强,王于领.AAOS骨科术后康复[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1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