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半月板囊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半月板膝关节的ldquo鞋垫rdq [复制链接]

1#
半月板——膝关节的鞋垫

半月板在膝关节运动功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传递负荷、减少震荡、增加稳定性、减少膝关节的过度屈伸及关节的润滑及营养等功能,在我们膝关节损伤中半月板受损所占比例较高,而半月板在常规手术切除后并没有再生功能,那么如何不损伤解剖完整性情况下又高质量的进行康复治疗呢?

接下来,小编将同大家一起探讨。

1半月板的解剖及运动

半月板在胫骨关节面上分内、外两侧,其边缘部较厚,与关节囊紧密连接,中心部薄,呈游离状态。外侧半月板的前后角分别附着于胫骨平台中央的非关节区域;内侧半月板的前后角附着于胫骨平台边缘部。外侧半月板形状近似于“○”形;内侧半月板形状近似于“C”型。

我们半月板的运动随股骨与胫骨关节面接触点运动而运动,从膝关节伸直位开始,半月板先是位于前方,然后在屈曲过程中不均匀地从前向后移动,且外侧半月板的移动距离是内侧半月板的2倍,即外侧半月板(图二—M)移动了12mm,内侧(图二—MM)移动了6mm。半月板在移动过程中发生了形变,因为半月板的前后角是固定点,而其他部分是可以自由移动的。又因为外侧半月板的前后角靠得较近。所以外侧半月板的移位和形变的程度高于内侧。

半月板运动的机制可分成两种,即主动机制和被动机制。

在半月板平移过程中只有被动机制发挥作用:股骨髁推着半月板向前运动;

主动活动机制有很多/p>

在伸直位时(图三和图四),前移的髌骨通过牵拉髌骨横韧带,拉动髌骨支持带(1)。而髌骨支持带又拉伸半月板向前。此外。外侧半月板的后角(图四)被拉伸的板股韧带拉住。

在屈曲位时,半月板(图五)被附着在其后部的半膜扩张部(3)拉向后面。而半月板的前角被前交叉韧带束(4)向前拉住。外侧半月板被腘肌扩张部(5)拉向后方(图六)。

所以半月板的运动会造成半月板的多样损伤,如:半月板的前角撕裂、半月板横裂等损伤等。

2

半月板的常规训练

1.术后一周内/p>

股四头肌收缩练习。

踝泵运动。

CPM机下持续被动运动。

术后第4天开始扶拐下地行走,练习双脚重心移动和单脚站立。

2.术后第二周:练习至步态正常,负重或抗阻训练。

3.术后第三周:开始功率自行车及静蹲训练。

4.术后5~8周:逐渐恢复日常生活活动,加强下肢肌力训练。

5.术后第8周:逐渐开始等速肌力训练。

3

本体感觉训练对半月板的影响

有关研究表明,半月板中外1/3处有本体感受器分布,能感知周围运动,调节膝关节周围肌力大小及平衡,膝关节损伤后本体感觉神经反射通路受损,并影响膝关节运动能力,而本体感觉加强训练可促进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加速膝关节受损部位的恢复。

有伤后本体感觉神经反射通路受损,并

4

半月板本体感觉加强训练的方法

1.术后早期(0~1周):仰卧位直抬腿或坐位勾腿等标定位置闭眼本体感觉训练/p>

2.中期(2~4周):站立训练、静态平衡器训练、平衡板训练、半蹲抛接球训练、阶梯训练/p>

3.后期(4~8周):步行灵活性训练。

半月板只有周边30%区域有血液供应,所以半月板整个自愈能力较差,合理康复下的同时也要注重膝关节平时的自我防护,加强保养,避免不必要的外力损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