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下樓梯、下坡時,膝蓋前側就出現疼痛?
經常在登高時,膝蓋突然酸軟、無力?
蹲下撿個東西,膝蓋卻莫名彈響?
不要懷疑,如果你有以上癥狀,說明你的膝關節"受傷了"。可是好好的膝關節,是怎麼受傷的?
膝關節,為什麼會出問題
膝蓋是人體最大、最複雜的關節。位於大腿與小腿之間,由大腿骨、小腿骨和膝蓋骨組成。在這些骨骼的連接處都覆有光滑的關節軟骨,軟骨主要負責吸收我們行動時體重對於骨面的衝擊。膝關節周圍,還有肌肉和韌帶負責加固關節,增強穩定性。膝關節十分重要,但它也十分脆弱。日常中許多不經意的生活習慣,都可能對膝關節產生傷害。導致膝關節過度勞損,影響我們的日常起居生活。
01。
肌肉無力導致骨骼位置偏移
日常生活中,我們似乎坐著永遠比站著多。長期久坐再加上缺乏鍛煉,導致下肢肌肉無力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無力的肌群無法為膝關節提供應有的穩定性。肌肉力量不足則無法固定骨骼在它原有的位置之上,使之產生偏移,導致膝關節的受力變得不平衡,引發不必要的磨損。
而強健有力的下肢肌肉,可以説明膝關節將身體的壓力均衡的分散,説明增強膝關節穩定性。
02
不良體態導致過度磨損
不良體態會加重膝關節間的磨損,最為常見的就是X型腿。現代人長期久坐,大腿內側的肌群往往十分緊張,然而臀部力量又過於薄弱,導致雙膝被緊張的內側肌群不斷的向內"拉",造成X型腿。
X型腿壓縮了膝關節間的空間,導致原本不會磨損的位置開始磨損。當膝蓋內扣時會造成膝蓋骨的滑動軌跡錯誤,加大了軟骨的磨損程度,造成膝蓋疼痛。
03
體重超重導致關節壓力過大
肥胖是威脅膝關節健康的重要危險因素。根據身體質量指數(BMI)的科學研究表明,身體每增加5kg/m2,膝關節的骨關節炎風險增加35%[1]。因為體重的每增加1公斤,走路時膝蓋要承受的壓力就增加3公斤,跑步時膝蓋要承受的壓力則增加10公斤!所以,想要為膝蓋"減負",就得拒絕發胖。
身體質量指數(BMI)計算公式
BMI=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體重過低
低於18.5正常位於18.5-23.9
需要警惕
位於24-27.9要減重了
大於28
04
久坐不動更傷膝蓋
大家都以為跑步傷膝蓋,但其實久坐人群的膝蓋發病率更高。
在一項對11.5萬人群發起的研究中發現,非專業跑步人群的膝關節發病率僅為3.5%,而久坐人群的發病率高達10.2%,每10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有問題[2]。
研究人員分析得出,久坐會導致下肢血液迴圈不良,關節滑腔液分泌減少,從而增加了膝關節損傷的風險[3]。如果本來就存在膝關節問題,這樣一來更是"雪上加霜"。
保護膝關節,你要這樣做
01。
增強下肢肌群力量
別一直坐著啦,增強臀腿的力量十分關鍵。多走動,多鍛煉!
02
保持良好體態
日常時刻保持良好的體態十分重要,站立時身體從上到下呈一條直線,走路時要挺胸抬頭膝蓋朝前大步走。體態不良還有O、X型腿?別偷懶,現在就練起來!
03
穿著合適、穩定、有支撐的鞋子
穿合適的鞋子,對保護膝蓋也很重要。大小合適的鞋子可以防止你在活動時雙腳的大幅移動,能起到很好的固定雙腳的作用。穩定有支撐的鞋子可以讓你不易摔跤或滑倒。
有的人鞋子穿鬆了也不願意換,或者不願意把鞋帶系緊,導致鞋子過松,不能為足部提供足夠的支撐力。行走時,身體的重心會不自覺向前傾,膝蓋習慣性彎曲,大大增加關節所承受的壓力。
此外,穿硬邦邦的鞋子也可能加重膝骨關節炎。穿硬底鞋時,膝蓋要比光腳走路或平底鞋時多承受7%-15%的壓力,因此盡量不要選擇硬底的鞋子。
04
健康體重
體重超重會讓膝關節承受更多的壓力,但是保持健康正常的體重不僅可以更好的保護膝關節,還能減輕心臟等器官的負擔,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
所以為了身體健康,今天就從清淡飲食、多多運動開始吧。
///
別偷懶
保護膝蓋其實很簡單
現在就把保護工作提上日程吧
但如果你的膝關節有長期的痛感、不適感
還是快去求助專業醫生吧!
*以上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
*讀者如對保健及美容有任何疑問,歡迎電郵至jackwong
g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