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鸿,年出生,青海省西宁人,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美术系,后入中国国家画院何加林课题工作室和洪厚甜工作室研习书画。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青藏高原为创作基地,从事雪域山水画创作,渴望以浪漫的形象思维和扎实的笔墨质量,呈现出高原独特的美。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何加林工作室画家、中国山水画研究院研究员、青海省文史馆研究员、青海书画院原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青海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青海省西宁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德钦曲林》50cmx50cm
《晨遇》53cmx45cm
《阿什贡之睛日》cmx68cm
《花开在人间》cmx95cm
《风递钟声云外寺》53cmx45cm
《丹山之景》39cmx52cm
《花开坎布拉》cmx95cm
《花开在人间》cmx95cm
《相遇》53cmx45cm
《石沟寺》53cmx45cm
《江源独秀》cmx68cm
《云淡清风》cmx68cm
《雨过丹山翠更浓》cmxcm
《万里写入胸怀间》65cmx40cm
雄伟壮观
青海山水画载着青海山水走世界
文/陈晓强
青海省由于高原独特的地理、地貌,形成了雪域高山、河湟谷地和盐湖古海三大体系组成的奇特自然景观,为山水画家提供了创造三大体系高原景观意境符号的依据,同时也给画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景观符号和审美境界。
在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近几年,我省的高原山水画得到了长足发展,也先后涌现出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山水画家,并走向了国际舞台,为青海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让世人通过青海山水画的雄伟壮观,领悟了高原千里群山、层峦叠嶂的奇特风光。
《正午》50x50cm写生
青海山水画家名扬国内外
随着画艺日进和见识的日长,我省书画家在山水画发展的历程上日渐成熟,创做出了自己的山水画风格,通过不断升华自我审度的理性,将我省山水画的艺术高度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张海鸿就是生活在青藏高原这片土地的代表画家之一,他正是从身边的自然环境出发,摸索出了一条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之路,将我省的“山水”推出国门,展现给世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张海鸿先生的作品先后在日本、美国、德国、荷兰、意大利、比利时、希腊等国家展出,多件作品被艺术馆、研究院等单位收藏,并选入《中国当代山水画集》、《世界美术集》、《新中国六十年美术作品选集》等多部大型画册,被《中国美术家》、《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等十多部辞书收录。同时,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书画家”.“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称号.”西风浩瀚—西北五省国画百家”等荣誉称号。
张海鸿,年出生于青海省西宁市的一个普通家庭,自小受家庭的艺术熏陶,随父亲学习美术。年—年在青海师范大学美术系系统学习西画和中国画。现任青海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的他几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众多深受国内外美术界人士的好评,他的作品突破传统文人山水画的狭窄观念,追求雄浑苍莽、博大神奇的高原大气象、大境界的艺术境界,被誉为雪域中国画继起的寻找者和感悟者。
《上吾屯寺》65cmx40cm写生
从青海山水谈中国山水画
谈起中国山水画,张海鸿告诉记者,中国山水画的魅力在于写意,写为手段,意为目的。山水画作为表现人类空间意识与精神空间的一种形式,反映山水画家自我文化意识和精神风貌的一种手段,应通过对自然景观感悟认识的基础上,应用具有创造性笔墨符号和对具有超越存在地自然形象的选择,而赋予画画以奇特的精神氛围。张海鸿说,中国山水画重在意境,它决定了人们评论、鉴赏、判定一副山水画作品优劣的最高准则,是山水画家在创造时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
张海鸿说,青海山水画家生活的这片土地是具有独特的景观符号。高原独特的地理、地貌、历史、人文形成了独特的高原自然景观,而这也给画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景观符号和审美境界。生活在这特定环境中,自然景观带给画家的是由特殊点、线、面、色的节奏韵律和中国画笔墨以及各种肌里材料等等构成的高原景观符号,如何去发现创造这一高原景观的意境符号,需要努力用心感悟自然万象,将高原客观自然中博大雄浑与主观相结合,寻找到高原景观的意境符号。
《又见*河观佛境》65x40cm写生
青海山水丰富了中国山水画
采访中,张海鸿告诉记者,从山水画的历史我们看到,青藏高原这块土地由于海拔高、气候差、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在历史上没有得到过比较成熟的表现,就其艺术地域性风格的建立而言,也没有形成可供后人参照的经验,所以在中国山水画创造上选择表现这块神奇而又神秘的土地,既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情”的感情依恋,又丰富了中国山水画选材、内容和艺术风格方面的原创性和独特性,也反映了中国山水画审美取向中的大气象、大境界。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当代,面临着诸多的难题,也预示着诸多可供选择的机会,每一个生活在高原这片土地的画家都可以从自我出发,摸索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青藏高原奇特的地质形态,形成了雄浑苍莽、博大神奇、深沉肃穆、浩渺无垠的独特高原景观,这对于多年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山水画家来说,从艺术观念到表现技巧上形成了一种特殊艺术取向,又为山水画家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理想天地。
《雨润卓仓大寺》50x50cm写生
注重感情用心品味
坐在画室里细细品味张海鸿先生的画卷,张海鸿的山水画追求感情的传达。他认为是否具有感受情绪、感染力是评价作品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记者在采访中深深体会到,注重感受的他眼中的自然山川具有生命、灵性和品格,而风云变幻是山川生命中的表现形式。
张海鸿之所以将青海的山山水水描绘得如此真实,将青藏高原独特的雄浑苍莽、博大奇神、深沉肃穆和浩渺无垠描绘地如此淋漓尽致,是因为海鸿连续数十年遍访祖国名山大川,及青海境内祁连、赤岭、阿尼玛卿、昆仑、唐古拉等,进而南下至雅鲁藏布江流域,历经艰辛去寻找中国西部山水画的创作灵感。
张海鸿先生在中国画学习道路上的定位思考是清醒的,较早地确定了立足本土、汲古创新地方向。早期十分注重对传统中国画画法地学习揣摸,曾对范宽、石涛等山水大师地山水画击发倾心领会,吸取了灵秀、湿润、婉丽的韵味。在学古的同时,结合大量的本土写生,用自己的笔墨语言表达河湟谷地的自然景观,形成了淡漠傞擦、勾勒和土红、石青为基调的高原山水画初始风格。这一初始风格,使他以青年人的勇气和聪慧突破了传统文人画的境界,画出了自己雄大肃穆的面目。
在张海鸿先生的山水画中,记者感受到他的画对光情有独钟,这也正是青海山水画的特点之一。张海鸿画家认为,光可以传达大自然的神韵。作品以墨为主,多用墨少用色或不用色的画法是青海山水画的妙处所在,注重画面构图,墨色布局、整体的黑、白、灰关系,强调了黑白、浓淡、干湿、疏密以及线条与墨块之间的各种对比。使画面给人以美感、和谐、耐人寻味。
回顾青海山水画的发展旅程,青海的山水画家靠着勤奋、学养、天赋和情怀,凭借深厚的生活基础和传统景观,为世人展示了一幅幅博大雄浑的高原景观,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天真、大实、大动、大静、大朴的青藏高原山水画的精神境界。我省的山水画作品正是因为它与自然、与生活、与人文结合的价值所在,深受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和美术界同仁的赞誉,让青海山水画走出国门,让青海独特壮美的风光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烟林古寺》50cmx50cm写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