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半月板囊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刘岳龙用生命抗疫的桂林疾控战士
TUhjnbcbe - 2024/9/11 18:02:00
消除皮肤白癜风 http://nb.ifeng.com/a/20180523/6600898_0.shtml

图为刘岳龙(左二)与同事们一起在路边吃盒饭。

人物简介:

刘岳龙,生于年1月11日,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人,毕业于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年11月考入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前为艾滋病防制科主管医师。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全身心投入到病媒消杀、流行病学调查、核酸采样等工作,始终战斗在抗疫一线。8月27日凌晨,因为劳累过度,突发心跳骤停,抢救无效,献出年仅32岁的生命,他用青春和热血、忠诚与担当谱写了一篇锦绣壮美的人生华章。

“纵观刘岳龙短暂而闪耀的一生,他心系群众、爱岗敬业,敢于担当、勇挑重担,不计名利、无私奉献,对待工作极端负责、对待同事特别友爱,用生命和行动践行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誓言,展现了新时代桂林医务工作者的光辉形象。他是桂林卫生健康系统的杰出代表和光彩荣耀。”9月1日,桂林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蒋平华看望慰问刘岳龙的亲属,对刘岳龙高度评价说。

刘岳龙的父亲刘建林强忍着悲痛说:“如果生在战争年代,无数人都会义无反顾送上自己的儿子,保家卫国。今天,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也贡献出了自己的儿子,他用自己的专业、行动和生命,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微薄力量,我们永远为他骄傲和自豪!”

他们还决定,将刘岳龙安葬在他生前奋斗过、战斗过和深爱着的桂林。

抗疫最紧张的时期,他两个多月仅休息两天

翻看刘岳龙生前的工作日志,桂林市疾控中心主任石朝晖发现,从年疫情开始的1月到形势最严峻的3月,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刘岳龙仅休息了两天,他放弃了春节回甘肃老家和父母团聚的机会,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疫情防控工作。

“石主任好!我年轻,我要求到一线去,和桂林人民一起与病毒战斗到底。”石朝晖仍然记得,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之时,这个平时说话温和谦逊的大西北小伙子,那次却语气异常坚定地向她请战,倒像是给她这个主任“下命令”一样。

刘岳龙如愿以偿加入了消杀组,开始了本职与抗疫“一身兼两职”的工作状态。

一开始,他和同事邓燕负责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实验室、门诊、会议室等地点的消毒工作。年1月25日后,检测工作量激增,实行了3班倒,消杀工作也跟着3班倒。刘岳龙主动扛起夜班消毒的担子。他白天完成科室的日常业务,晚上买几个包子或吃个盒饭,就值守在办公室待命。等到实验室完成检测,他立即穿好防护服,手拎5公斤多的备用设备、消毒药品和电源线,肩背10多公斤的喷雾器,开启夜幕里的负重搏“杀”。

下蹲、起立、仰头、弯腰、喷洒……无数个夜晚、无数次不断重复动作,只为不漏过任何一个消杀细节,不留下任何一点致命风险。

进入2月,桂林陆续出现20多例确诊病例,流调工作量极为繁重、人手极为紧缺。2月12日,在刘岳龙多次请求下,他进入了流调采样组。

“他对待工作极为认真负责,只要有任务总是百分之百甚至超额完成,从来不推脱、从来不打折扣,从来不抱怨。”与刘岳龙同在流调组的龙虎回忆说。

除了完成大量的调查采样和科室任务外,刘岳龙一有空余时间,就埋头整理调查资料、完善调查报告,积累现场调查的经验。他在溯源分析、风险排查管控上整理出一套自己的处置方法,并归结为“快、准、全”三个字,即快速完成、准确定位、后续补充完全,得到大家的推崇。据统计,年至年,刘岳龙共参与次流调采样任务,累计完成人次采样,撰写流行病学报告10余篇,成为了一名勇挑重担的抗疫“先锋”。

生命最后一个多月,拖着伤脚去抗疫

“刘岳龙你怎么回事?才做了手术几天就过来上班,赶紧回家休息!”今年8月18日上午,桂林市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长汤杰在走廊上看见拄着拐杖一瘸一拐的刘岳龙,在他身后大声吼道。

刘岳龙回过头一看是自己的老科长,他笑着说:“没事的,我反正在家也是闲着。大家这段时间都那么累,我过来把科里流调的工作做一做,让大家也轮着休息下。”

然而,汤杰做梦也想不到,这竟然是他们的“最后一面”。

坐在办公桌前,汤杰一遍遍地梳理着刘岳龙生前一个多月的工作轨迹,看着一行行、一段段密密麻麻的冰冷文字,禁不住老泪纵横。

“这孩子真的太傻了、太拼了!如果他自私一点、如果对工作不那么较真,也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

时间倒回到7月20日。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源头的新一轮国内疫情迅速蔓延。彼时,刘岳龙的膝盖在一次运动会中受伤,一旦久站就会胀痛难忍,走路也有些一瘸一拐。但是,桂林市疾控中心已全员投入抗疫。刘岳龙第一时间请战,被抽调到流调采样队担任分队长。

7月21日,刘岳龙与同事接到临时任务,到桂林市纪委开展核酸排查,在炎热的天气里,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采样,他一采就是半天;7月22日,南京到桂林旅游的游客一家出现发热症状,刘岳龙第一时间开展人员摸排和调查;7月24日傍晚6点半,刘岳龙与同事赶赴秀峰区集中隔离点,对南京返桂林发热人员开展流调和现场采样,忙到9点多返回办公室,他又赶着撰写流调报告。

7月26日上午9时30分,桂林接到报告,一名由南京疫情引发的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已在桂林跟团旅游了三天,涉及的人员特别多,范围特别广。最难啃的硬骨头,被交给了刘岳龙这个大家“最放心”的人。作为分队长,他立即组织团队进行分析,确定事件经过及核心人员,之后便马不停蹄地深入相关街道、社区进行现场调查。两个小时后,一份密密麻麻的清单,将相关人员的行程全部记录了下来。

“这个人的轨迹太复杂了,摸排起来很累。”在工作群里,刘岳龙曾留言道。他再次组织小组讨论,就事件的核心区域和人员进行圈定,并将组员分成多个现场小组完善处置,一直到当晚8时40分,第一阶段的处置工作才告一段落。当大家都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休息时,刘岳龙却默默地坐回电脑桌前撰写流调报告。

“岳龙,赶紧先回家休息一下再写吧!”同事莫靖林拍拍他的后背说。“没事的,我先在这写好,免得回家分心。”刘岳龙依然像往常一样回答得轻描淡写。

“岳龙真的太拼命了。医院抽了膝关节的积液,便一瘸一拐地和我们一起去做核酸采样。”回忆起刘岳龙,同事杨丽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7月28日早上9时,她和同事常勇、刘岳龙接到任务去秀峰隔离点采样。到了集合地点,杨丽发现刘岳龙一瘸一拐地走来,仔细询问医院抽了积液,麻药还没散去、头还有点眩晕。他们劝刘岳龙赶紧回去休息,却被他拒绝了:“没事的,待会儿就好了。”“生怕让我们两个人干了三个人的活。”杨丽说。

随后几天,疫情防控形势暂时好转,加上脚伤不断加重,医院做手术。8月4日,他住院接受了左膝内侧鹅足囊肿和左前臂肿物切除手术。然而,此时桂林又出现山东烟台市关联病例等多起相关疫情事件,疾控部门陆续对阳朔县、雁山区等地进行大范围流调、大规模核酸采样等工作。躺在病床上的刘岳龙内心很焦虑。8月6日,他因为没能分担流调工作在工作群里向队友们道歉,并表示“下周应该能上班了”。

躺在病床上,刘岳龙却还是没有放下工作。

8月11日,艾防科同事徐芳想帮他录入艾滋病防控国家级哨点的问卷资料,但在他办公桌上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打电话询问。刘岳龙回答说:“你们大家都很忙,我担心住院太久影响工作,医院,再让老婆从家里搬了台电脑过来录了。”“但是你刚做了手术,应该好好休息,怎么把工作带到病房呢?”徐芳心疼地说。“我是脚做手术,手没事嘛,都已经录好了!”在电话那头,刘岳龙贼贼地笑着说。

生命中最后十天,仍然战斗在一线

徐芳不知道的是,其实那次刘岳龙不仅脚做了手术,他的手也做了手术。

更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出院后连同周末才休息了4天,8月17日上午,刘岳龙就让岳父开电动车送他,拄着拐杖出现在办公室了!而出院医嘱上明确地写着:全休一个月!

“你怎么回事,才出院几天就来上班,不要命啦?”办公室的老周上前“责骂”他,他却笑呵呵地说:“周叔叔,我休息好了,我想跟大家一起战斗!”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刘岳龙每天都带上一盒岳父做好的饭菜、坐着岳父的电动车、拄着拐杖坚持上班。

刘岳龙不会想到,长期以来的随叫随到、加班加点和经常性熬夜,正在看似不经意的病痛刺激下,不断侵蚀着他的身体和生命。

8月24日早上7时50分,刘岳龙拄着拐杖到二楼的艾滋病志愿咨询门诊值班。当正常出班的同事周玲米按时到达时,刘岳龙已经穿好白大褂做好所有准备工作。“他就是怕我不让他值班,所以比我早到一步,一值班就是一天。”周玲米伤感地说,如果她能早一点猜透刘岳龙的心思,让他的“诡计”不能得逞,会不会有另一种结果?

“嘭!”“岳龙晕倒啦……”8月25日下午,刘岳龙突然晕倒在市疾控中心二楼卫生间里。同医院检查。但是,第二天一大早,他又回到办公室忙着艾滋病防控工作了。“医生说可能是低血糖或颈椎病引起的,现在没事了。”刘岳龙依然轻描淡写地向同事们解释说。

然而,厄运之神降临了。8月27日清晨,刘岳龙突感胸闷,站起后昏迷晕倒,心跳骤停,送医院抢救无效,不幸去世,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32岁。

一名医者,一名抗疫路上英勇无畏的“战士”

一连好几天,周玲米的脑海里都一直闪现着刘岳龙生命最后两天仍然代她值班、闪现着他一个人拄着拐杖艰难爬上二楼的场景。每次想起,她都唏嘘不已:“在现在这个许多年轻人崇尚精致的利己主义的年代,岳龙就像一股清流。不管你有什么困难,他都会竭尽所能地帮助你;对待每一个任务,总是尽善尽美地做好。他真的是一个榜样、一个楷模!”

“他是一名医者,也是一名战士,一名在抗疫路上英勇无畏的战士。”8月29日,在刘岳龙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他的家属和同事,以及一些艾滋病防治的志愿者、生前服务过的患者和市民代表纷纷前来为他送行。一些国内的疾控同行听闻消息,也通过向其家人和同事发送短信、慰问金等形式,表达对刘岳龙离去的痛惜和哀悼,为疾控事业失去一位好战友、好兄弟而深感悲痛。

刘岳龙离去了……

汤杰仍然记得第一次见到刘岳龙时的情景,那是年11月底的清晨,一个戴着黑色镜框眼镜的青涩、单瘦、阳光的男孩,走进他所在的科室,略带腼腆地向他问候:“汤老师好!”

刘岳龙没有离去,他会被桂林疾控同行们深深地记在心里,会被他为之奋斗过的桂林人民记在心里……

来源:记者周文俊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出品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岳龙用生命抗疫的桂林疾控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