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冬奥会不到一个月了,冬奥运动健儿正在做着最后的冲刺。
29年前,同样是在冬奥会上,
一个叫叶乔波的奥运健儿,为我国实现了冬奥会上奖牌零的突破。
年,叶乔波出生于吉林长春。
她和体育的渊源,是从小学就开始的。
重要的是,她身上有这个天分。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叶乔波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
一个人拿下了女子米短跑到米的所有冠军。
这一下子,就把体育老师臧洪良给惊呆了。
藏老师连夜就去了叶乔波的家里,
他的意思就一点,你们的女儿不简单,得赶紧送到专业的体校里去学习。
这一点,叶乔波的父亲也从来没怀疑过。
叶乔波的父亲早年在部队的时候,就进行过几年的体育教学。
后来在长春市举办的运动会上,还曾经拿过十项全能冠军。
所以在父亲的心目中,女儿即便早早从事体育学习,他也是不反对的。
他唯一担心的是,这条路充满了坎坷和荆棘,
不知道女儿在将来能否坚持下去。
10岁,父亲正式把她送进了市里的业余体校。
第一次跑步比赛,叶乔波跑了第一名。
但是教练却不打算把她留下来。
教练给出的理由是,这小姑娘更像是在滑冰,不是在跑步。
于是,父亲就带着女儿去了学校的滑冰组。
规则很简单,只要能得第一,就能被录取。
在那之前,叶乔波基本上还没练过滑冰。
指令刚响,她就冲了出去。
让人意外的是,即便她摔了一跤,还是获得了第一名。
教练很中意她,她顺利走进了业余体校。
仅仅一个月后,她在学校的成绩就刷新了纪录。
教练对叶乔波此后更加看重。
从那之后,艰苦的训练就正式开始了。
那时候,她还不是体校的正式队员。
所以叶乔波每天要先在学校上完课,然后再去体校训练。
下午四点开始,雷打不动地训练到晚上八点。
衣服和冰鞋需要自己准备,学校还不管晚饭。
那时候,叶乔波的父亲在印刷厂上班。
白天拼命工作,为的就是在下午的时候,
有时间把女儿接到体校去训练。
冬天的长春异常寒冷,每每看着幼小的女儿在寒风中训练,
父亲的内心就会升腾起无限的怜惜。
他和妻子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还不到一百块。
他拿出了一半的工资,全部用在了女儿的训练上。
每天大幅度地运动后,女儿往往吃得很多。
但是学校里没有饭菜,所有的学员都是自己解决吃饭的问题。
食品金贵,购买食品的粮票更是不能轻易搞到。
为了让女儿吃得好一点,
父亲在市里四处奔波,终于在火车站找到了不用粮票的面包。
每天在家,他和妻子总是吃粗粮,
节省下来的细粮,都倒在了女儿的碗里。
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叶乔波的内心深处喜欢滑冰。
不过有一天,父亲突然问她,你滑冰是因为快乐,还是为了将来拿第一?
父亲的这番话,让女儿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原来,叶乔波还有一个从小患病的哥哥。
下面还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妹妹。
父亲希望女儿尽快练出成绩,将来对整个家庭,也是一种帮衬。
这个道理,也是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她慢慢明白的。
后来,父亲花了五块钱,给女儿买了一条厚棉裤。
穿上这条棉裤,叶乔波开始了更艰苦的训练。
那时候练习深蹲,不管是教练的规定还是日常,她永远比别的学员多出一倍。
别人做个,她就会做0个。
至于每天在赛道上,圈其他人都结束了,
她的才意味着刚刚进行了一半。
所以,很快她就在学员中间有了两个绰号。
一个叫拼命三郎,一个叫大脚趾头。
后面这个绰号,是因为她的大脚拇指经常被坚硬的冰鞋磨破,
寒风中流血很疼,她缠着厚厚的纱布继续练。
直到退役之后,由于常年的摩擦积成的厚厚老茧,
她的两个大脚拇指都是没什么知觉的。
正是这种拼命,叶乔波的成绩突飞猛进。
两年后,仅仅12岁的她就进入了八一队的速滑队。
她的职业生涯即将正式开始。
16岁那年,她参加全国比赛,获得了青年组的亚军。
第二年,她获得了冠军。
然而就在她的体育事业稳步上升的时候,她的人生却迎来了一次波折。
20公里的越野赛跑中,中途她的颈部突然出现了剧烈的疼痛。
叶乔波当时强撑到终点,而后晕倒在地。
检查之后,她不但患有急性的胆囊炎,而且颈椎三个关节也存在错位。
医生做出的诊断是,她的伤情很严重,职业生涯可能就此中断。
这可把叶乔波急坏了,她还不到20岁,不能就这样废了。
但是看着女儿在病床上痛苦的模样,母亲却不希望她继续练速滑了。
事后,父亲把女儿从体育队接回了家里。
接下来,父亲每天用医院治疗。
父亲的坚持,渐渐感染了女儿,叶乔波明白,不管怎么样,她内心的精神支柱绝不能坍塌。
她开始和疾病进行较量,为了早日康复,
叶乔波忍着剧烈的疼痛,接受了一系列的治疗。
就连给她治疗的医生都说,这姑娘真能撑得住。
经过半年多的治疗和辅助锻炼,叶乔波的身体逐渐康复,
她又重新回归了八一队。
此后,叶乔波又正式入选国家队。
她的口号也很简单,吃饭、睡觉、按摩康复,都是为了训练。
但是叶乔波在此后的训练中还是那样拼命,
以至于还是不断会出现各种伤情。
在一次夏季训练中骑自行车时,车座脱落,她重重地摔落在地上。
事后检查,除了身上的擦伤之外,她的膝关节出现了严重的积水和囊肿。
医生一天为她针灸三次,但恢复得依旧不明显。
为了不耽误训练,叶乔波自己给自己针灸,
她忍着疼痛,居然将囊肿给扎痊愈了。
随着叶乔波在米的速滑中夺得首枚世界杯金牌,
她成了当时国内冬奥会上夺得金牌的热门人选。
28岁,叶乔波正式征战冬奥会。
那是年,当年的赛事是在法国举行的。
最终在米的决赛中,叶乔波和世界几大高手狂飙。
然而就在叶乔波从外道超越的时候,
处于内道的一个选手违规没有给她让道,
叶乔波被撞了一下,导致她落后名将布莱尔0·18秒。
原本的冠军变成了亚军,
虽然位居第二,但是也实现了冬奥会上的零突破。
之后在0米的决赛中,
叶乔波以0.02秒的差距再次输给布莱尔,夺得银牌。
紧接着在随后的速滑世锦赛上,
叶乔波夺得了0米的冠军。
随后在整个年赛季,
叶乔波拿到了女子米的全部八个金牌,
获得了冰坛上大满贯的战绩。
虽然成绩傲人,但是对于冬奥没有拿到冠军,
叶乔波的内心依旧隐隐地憋着一股气。
她早已暗下决心,一定要出现在下一届的冬奥赛场上。
可是,多年来高强度的训练,已经让叶乔波的身体不堪重负。
年的八月份,医生给她做了手术。
她的左膝盖内,一次性取出了五块已经处于游离状的碎骨。
医生对她的职业生涯直接宣判了死刑:这种情况是再不能参赛了。
但是病床上的叶乔波也非常坚决,
哪怕是死在冰道上,她也要去参加这最后一次人生的搏击。
父亲看着女儿,彼时也开始劝说她,不要再参加了,该歇歇了。
但不管是谁劝说,叶乔波坚持在手术后继续训练。
由于备战冬奥会的运动强度很高,
她的腿一度出现髌骨半脱位。
即便如此,接下来的半年多时间,她都没有离开过训练场。
年的2月份,当距离冬奥会还有一周的时候,
医生开始四处“通缉”她,必须立即停止比赛进行手术。
如果再不做手术,她的左腿有可能终身残废。
然而,她谁都没有告诉,叶乔波只是将绷带厚厚地缠裹在左膝盖上。
最后的拼死一战,即将开始。
当年的2月25日,挪威的冬奥会赛场,
0米决赛中,随着指令枪的响起,
叶乔波拖着伤残的左腿拼命向前滑去。
最终,她拿到了一块铜牌。
然而此时,她的左腿已经难以支撑身体了。
随后,叶乔波在德国进行了手术,八块碎骨从膝盖中取了出来。
随着比赛的结束,叶乔波是坐着轮椅回国的。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是在轮椅上度过的。
退役晚会上,坐在轮椅上的叶乔波说:“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对得起我的祖国!”
从那之后,便有了“叶乔波精神”在传扬。
退役当年,叶乔波30岁。
接下来要去做什么,是摆在她面前的一道选择题。
一番考虑之后,她决定到清华大学去读书。
对于她的这个决定,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毕竟,她从小就走进了专业运动队,文化课程基本没有系统地学习。
但是叶乔波这时候去读书,也有自己的想法。
因为多年的对外参赛中,她知道国内的冰雪运动项目和国外的差异。
尤其是在训练条件上,国外的运动员要优越很多。
叶乔波想通过学习经济管理,
而后改善国内运动员的训练条件。
想法很好,但是她却有一个非常大的困难。
要想完成硕士学业,这一点比她在赛道上的夺冠还要难。
接下来整整六年的时间,叶乔波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
所幸老师经常告诫她,在以后的毕业论文中,要写切身的经历以及与自己愿望有关的东西。
就这样,在导师不断指导下,她的论文顺利通过答辩。
随后,首座以她名字命名的室内滑雪馆在北京建成。
后来,她又开始